环境保护工程师基础知识:环境的组成
人类的生存环境,可由近及远,由小到大地分为聚落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和星际环境,形成一个庞大的多级谱系。
聚落环境
聚落是人类聚居的场所、活动的中心。聚落内及其周边生态条件,成为聚落人群生存质量、生活质量和发展条件的重要内容。聚落及其周围的地质、地貌、大气、水体、土壤、植被及其所能提供的生产力潜力,聚落与外界交流的通达条件等,直接影响着区域内居民的健康、生活保障和发展空间。聚落的形成及其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所表现的不同模式,是人、地关系和区域社会经济历史演化的结果。聚落环境也就是人类聚居场所的环境,它是与人类的工作和生活关系最密切、最直接的环境,人们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这里度过的,因此历来都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聚落环境根据其性质、功能和规模可分为院落环境、村落环填、城市环境等。
院落环境
院落环境是由一些功能不同的建筑物和与其联系在一起的场院组成的基本环境单元,如我国西南地区的竹楼、内蒙古草原的蒙古包、陕北的密洞、北京的四合院、机关大院以及大专院校等。院落环境的结构、布局、规模和现代化程度是很不相同的,因而,它的功能单元分化的完善程度也是很悬殊的。院落环境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适应自己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囚地制宜创造出来的。
院落环境在保障人类工作、生活和健康,促进人类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相应地产生了消极的环境问题,其主要污染源来自生活“三废”。院落环境污染量大面广.已构成了难以解决的环境问题,如千家万户的油烟排放,每年秋季的秸秆焚烧,导致附近大气污染。所以,在今后聚落环境的规划设计中,要加强环境科学的观念,以便在充分考虑到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基础上,创造出内部结构合理并与外部环境协调的院落环境。目前,提倡院落环境园林化,在室内、室外,窗前、房后种植瓜果、蔬菜和花草,美化环境,净化环境,调控人类、生物与大气之间的二氧化碳与氧气平衡。这样就把院落环境建造成一个结构合理、功能良好、物尽其用的人工生态系统。
村落环境
村落主要是农业人口聚居的地方。由于自然条件的不同,以及农、林、牧、副、渔等农业活动的种类、规模和现代化程度的不同,所以无论是从结构、形态、规模上,还是从功能上来看,村落的类型都是多种多样的,如有平原上的农村,海滨湖畔的渔村,深山老林的山村等,因而,它所遇到的环境问题也是各不相同的。
村落环境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农业污染及生活污染源。特别是农药、化肥的使用和污染有日益增加和严重的趋势,影响农副产品的质量,威胁人们的健康,甚至有急性中毒而致死的。因此,必须加强农药、化肥的管理,严格控制施用剂量、时机和方法,并尽量利用综合性生物防治来代替农药防治,用速效、易降解农药代替难降解的农药,尽量多施用有机肥,少用化肥,提高施肥技术和效果。总之,要开展综合利用,使农业和生活废弃物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发挥其积极作用。除此之外,生产方式的变迁(潜在因素)也是造成村落环境污染的原因之一。城市化的浪潮席卷农村之后,为村民提供了更广阔的就业空间和多样的谋生手段,大部分年轻的村民都去城区打工,村中只剩下留守儿童和老人。有的田地开始荒芜,且相当一部分村民在原来的田地上建造了房屋,水土得不到很好的保持。自来水的推广和普及,使得河水以饮用为主的功能被替代,水体“饮用”功能不断退化。村民维护水和土地的意识不断减弱,面对经济效益的诱惑,个别村民以牺牲环境来维持生计。农村对污染企业具有诸多“诱惑”:一是农村资源丰富,一些企业可以就地取材,成本低廉;二是使用农村劳动力成本很低,像“小钢铁”、“小造纸”这样的一些污染企业,落户农村后,一般都以附近村民为主要用工对象;三是农村地广人稀,排污隐蔽。因此,近年来大部分污染企业开始进驻农村,村落环境成了污染企业的转移地。
城市环境
城市环境是人类利用和改造环境而创造出来的高度人工化的生存环境。城市是随着私有制及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非农业人口聚居的场所。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城市更加迅速地发展起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30多年,世界性城市化日益加速进行。
所谓城市化(urbanization)就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变化的趋势增大。
城市是人类在漫长的实践过程中,通过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加工、改造、重新建造的人工生态系统。如今,世界上有约80%的人口都居住在城市。城市有现代化的工业、建筑、交通、运输、通讯联系、文化娱乐设施及其他服务行业,为居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创造了优越条件,但也因人口密集、工厂林立、交通频繁等,而使环境遭受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威胁人们安全、宁静而健康的工作和生活。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
1)对水质的影响。主要指生活、工业、交通、运输以及其他服务行业对水环境的污染。在18世纪以前,以人畜生活排泄物和相伴随的细菌、病毒等的污染为主,常常导致水质恶化、瘟疫流行。18世纪以后,随着近代大工业的发展,工业“三废”日益成为城市环境的主要污染源。
2)对水量的影响。城市化增加了房屋和道路等不透水面积和排水工程,特别是暴雨排水工程,从而减少渗透,增加流速,地下水得不到地表水足够的补给,破坏了自然界的水分循环,致使地表总径流量和峰值流量增加,滞后时间(径流量落后于降雨量的时间)缩短。城市化不仅影响到洪峰流量增加,而且也导致频率增加。城市化将增加耗水量,往往导致水源枯竭、供水紧张。地下水过度开采,常造成地下水面下降和地面下沉。
(2)城市化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使城市下垫面的组成和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城市的水泥、沥青路面,砖瓦建筑物以及玻璃和金属等人工表面代替了土壤、草地、森林等自然地面,改变了反射和辐射面的性质及近地而层的热交换和地面的粗糙度,从而影响了大气的物理状况,如气温、云量、雾量等。
2)城市化改变了大气的热量状况。城市消耗大量能源,释放出大量热能集中于局部范围内,大气环境接受的这些人工热能,接近甚至超过它从太阳和天空辐射所接受的能量,从而对大气产生了热污染。城市的市区比郊区及农村消耗较多的能源,且自然表面少,植被少,从而吸热多而散热少。另外,空气中经常存在大量的污染物,它们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和反射能力强,造成城市“热岛效应”。“热岛效应”的产生使城市中心成为污染最严重的地方。随着人们生产、生活空间向地下延伸,热污染也随之进入地下,使地下也形成一个“热岛"
3)城市化大量排放各种气体和颗粒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会改变城市大气环境的组成。一股说束,在工业时代以前,城市燃料结构以木柴为主,大气主要受烟尘污染,18世纪进入工业时代以来,城市燃料结构逐渐以煤为主,大气受烟尘、二氧化硫及工业排放的多种气体污染较重,进入20世纪后半叶以来,城市中工业及交通运输以矿物油作为主要能源,大气受Co,,No,CH,光化学烟雾和SO,污染日益严重。由于城市气温高于四周,往往形成城市“热岛”。城市市区被污染的暖气流上升,并从高层向四周扩散:郊区较新鲜的冷空气则从底层吹向市区,构成局部环流(见图1-1)。这样加强了城区与郊区的气体交换,但也一定程度上使污染物囿于此局部环流之中,而不易向更大范围扩散,常常在城市上空形成一个污染物幕罩。
(3)城市化对生物环境的影响。城市化严重地破坏了生物环境,改变了生物环境的组成和结构,使生产者有机体与消费者有机体的比例不协调。特别是近代工商业大城市的发展,往往不是受计划的调节,而是受经济规律的控制,许多城市房屋密集、街道交错.到处是水泥建筑和柏油路面,几乎完全消除了森林和草地,除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几乎看不到其他的生命,被称为“城市荒漠”。尤其在闹市区,高楼夹峙,街道深陷,形如峡谷,更给人以压抑之感,美国纽约的曼哈顿(Manhattan)峡谷式街道就是典型的例子,日本东京在发展中绿地也大量减少。森林和草地消失,公用绿地面积减少,野生动物群在城市中消失,鸟儿也很少见,这些变化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影响了碳、氧等物质循环。
城市不透水面积的增加,破坏了土壤微生物的生态平衡。
(4)城市化噪声污染。盲目的城市化过程还造成振动、噪声、微波污染、交通紊乱、住房拥挤、供应紧张等一系列威胁人们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环境问题。噪声污染是我国的四大公害之一。尤其是近些年随着城市规模的发展,交通运输、汽车制造业迅速发展,城市噪声污染程度迅速上升,已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城市交通噪声的等效声级超过70dB(A)的路段达70%,有60%的城市面积噪声超过55dB(A)我国本着“工农结合,城乡结合,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努力控制大城市,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在城市建设中,首先是确定其功能,指明其发展方向;其次是确定其规模,以控制其人口和用地面积,然后确定环境质量目标,制定城市环境规划,根据地区自然和社会条件合理布置居住、工业、交通、运输、公园、绿地、文化娱乐、商业、公共福利和服务等项事业,力争形成与其功能相适应的最佳结构,以保持整洁、优美、宁静、方便的城市生活和工作环境。
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是能量的交错带,位于地球表层,即岩石圈、水圈、土壤圈、大气圈和生物陶相互作用的交错带上,其厚度约10~30km,包括了全部的土壤圈。
地理环境具有三个特点:(1)具有来自地球内部的内能和主要来自太阳的外部能量,并彼此相互作用;(2)它具有构成人类活动舞台和基地的二大条件,即常温常压的物条件、适当的化学条件和繁茂的生物条件;(3)这一环境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直接影响着人类的饮食、呼吸、衣着和住行。由于地理位置不同,地表的组成物质和形态不同,水、热条件不同,地理环境的结构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特点。因此,保护好地理环境,就要因地制宜地进行国土规划、区域资源合理配置、结构与功能优化等。
地质环境
地质环境主要是指地表以下的坚硬壳层,即岩石圈。地质环境是地球演化的产物岩石在太阳能作用下的风化过程,使固结的物质解放出来,参加到地理环境中去,参加到地质循环以至星际物质大循环中去。
如果说地球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生活资料、可再生的资源,那么,地质环境则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生产资料,丰富的矿产资源。目前,人类每年从地壳中开采的矿石达4亿立方千米,从中提取大量的金属和非金属原料,还从煤、石油、天然气、地下水、地热和放射性等物质中获取大量能源。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也更大了,一些大型工程直接改变了地质环境的面貌,同时也是一些自然灾害(如山体滑坡、山前、泥石流、地震、洪涝灾害)的诱发因素,这是值得引起高度重视的。
星际环境
星际环境是指地球大气圈以外的宇宙空间环境,由广漠的空间、各种天体、弥漫物质以及各类飞行器组成。星际环境好像距我们很遥远,但是它的重要性却是不容忽视的。地球属于太阳系的一个成员,我们生存环境中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我们居住的地球距太阳不近也不远,正处于“可居住区”之内,转动得不快也不慢,轨道离心率不大,致使地理环境中的一切变化既有规律又不过度剧烈,这些都为生物的繁茂昌盛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迄今为止,地球是我们所知道的唯一有人类居住的星球。我们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这种优越条件,特别是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太阳辐射这个既丰富又洁净的能源,在环境保护中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地址:https://zige.gx.ink/huanjingguanli/huanjingbaohu/1821.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天信职业资格培训鉴定中心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本站转载的文章出于传递分享信息的目的,如若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处理。